金庸龙泉问剑活动从2014年10月25日开始。
赠剑活动选在杏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龙泉诗人叶绍翁故居。






 
    丽水日报专稿
    金庸对龙泉的热情 “不知何以为报”
    金庸的到来,让千年古城龙泉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金庸旋风”,不仅吸引了一大群老老少少的金庸迷围着签名、留影,龙泉诸多的铸剑大师也闻讯前来,让对宝剑文化深有研究的金庸指点迷津。面对龙泉市民如火的热情,金庸感动得连呼:“不知何以为报!”
    10月24日晚上,从杭州一路颠簸抵达龙泉的金庸刚住进酒店,就有一些闻风赶来的金庸迷堵在门口欲一睹金大侠的风范。但由于当时金庸刚下车,大家一时还无法接近金庸。晚餐时,一些精明的金庸迷已经急不可耐地托酒店的服务员把书送进包厢,让金庸签名。
    虽然旅途劳累,但金大侠非常随和,并没有拒绝服务员送上来的书。记者在现场看到,从用餐开始至结束,金庸一边用餐,一边不厌其烦地为十余个读者签名,他还写得特别认真,先写上读者的姓名,再端端正正地签上“金庸”二字。
    金庸龙泉问剑活动从10月25日开始。上午,金庸先后参观了龙泉博物馆和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一路上,金庸迷对金庸“围追堵截”,一些人甚至开着车跟到了郊外。他们见缝插针地靠近金庸,请其留下墨宝的有之,要求和他留影的有之,许多“贪心”的读者则两者皆要。而金大侠则总是微微地笑着,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稍有空档就尽量满足读者的要求。
    一位一直伴随在金庸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天金庸至少签了数百本书。记者了解到,龙泉几家书店的金庸小说已被一扫而空,一位姓汪的青年和他的几位朋友买不到书,竟跑到出租书店里买了两部《天龙八部》和《鹿鼎记》,结成“联盟”轮番上去请金庸签名。
    金庸笔下有剑侠无数,写剑侠自然离不开刀剑,其笔下大家耳熟能详的“倚天剑”、“屠龙刀”、“玄铁剑”充满神奇之色彩,其宝剑文化之渊博令人惊叹。金庸的到来自然让龙泉的铸剑大师们兴奋异常。为了迎接金庸的到来,数月前,龙泉的铸剑大师们就开始铸造金庸笔下的二十四把名剑和七把宝刀。经过数月的苦苦钻研和精心设计,纸上的名剑宝刀终于变成了现实。25日下午,在龙泉杏园,龙泉市委、市政府隆重地将这些名剑宝刀赠送给了金庸。
    看着琳琅满目的刀剑,金庸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接受刀剑赠送仪式上激动地说:“龙泉虽然目前交通还不发达,但恰如‘一枝红杏出墙来’,早已名声在外,我在海外,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人知道龙泉这个地方,因为龙泉有宝剑和青瓷,有深厚的宝剑文化和青瓷文化。”他还抱歉地说,本来他想早点来龙泉参加凤阳山登山旅游节,参加“剑道书香”评论,但因为安排不过来,迟到了。
    “龙泉山清水秀,地方好,人也好,非常感谢龙泉人民的热情,但龙泉已经闻名于世,对龙泉我真不知何以为报!”说到动情处,金庸连说了两句“不知何以为报”。
    金庸在碧湖曾遭遇 “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
    以宝剑为代表的冷兵器是武侠小说不可或缺的元素,而龙泉则是宝剑的故乡,金庸此行可以说是专为宝剑而来。在《笑傲江湖》中,金庸曾描述过龙泉的铸剑谷,也就是欧冶子在龙泉的铸剑池——剑池湖。但他并没有到过铸剑谷,此次龙泉之行,终于让他如愿以偿。
    金庸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来到龙泉了。60多年前,他曾在丽水读过书,并曾来龙泉小住过数日,对龙泉的宝剑有所了解,知道龙泉一些有关宝剑的故事,他之所以写到龙泉铸剑谷,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时他在龙泉曾有一些好朋友,二是对龙泉有很好的印象,因此他就很想在自己的小说里写一写龙泉,宣传一下龙泉宝剑。
    事实上,金庸先生与丽水有着特殊的情缘。金庸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抗战期间,杭嘉湖等地的中学内迁丽水碧湖,合并组成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原本在嘉兴中学读书的少年金庸于是随学校一起,千里迢迢流亡到碧湖求学,条件极其艰苦。
    金庸是一代杰出报人,他以一己之力创办《明报》,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并就此奠定毕生基业。事实上他少年时代就具有了极强的洞悉读者心理的能力,在碧湖读高一时曾与两位同窗好友为准备报考初中的小学毕业生编辑并出版了一本名为《献给投考初中者》的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一直行销到福建、江西、安徽各地。”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在与日本友人池田大作的一次对话中,金庸曾详细地提到:“《献给投考初中者》那本书,内容平凡,只是搜集了当时许多中学校的招考试题,加以分析解答,同时用一种易于翻查的方式来编辑,出版后得以很大成功……这本书的收益,支持我们合作的三人顺利从高中毕业,再到重庆去进大学。这本书和文学修养无关,而是商业上的成功。对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来说,表示我能了解到消费者的需要,用简捷的方式来满足他们。以后我创办《明报》而得到成功,大概就源于这种洞悉读者心理的直觉能力。”
    在此次对话中,金庸还提到他在碧湖遭遇的“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我高中一年级时,在学校墙报上撰文讽刺国民党派到学校的训导主任沈乃昌先生而被开除,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危机之一。因为给学校开除,不但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连吃饭、住宿的生活也发生问题,后来终于在原校长张印通先生及旧同学好友余兆文的帮助下进入衢州中学,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
    这件事,金庸还在一篇序文中提及,说明了当年的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金庸此次龙泉之行结束后还将前往衢州中学故地重游,却不愿到碧湖去,不知是不是对这件事还耿耿于怀?但这件事至少说明了一点:仗剑情怀是金庸自小就有的。
    金庸曾推荐龙泉姑娘王祎演“小龙女”
    在金庸龙泉问剑活动过程中,一直陪伴在金庸身边的一位古典清纯的年轻姑娘非常引人注目,她就是曾在电视剧《天龙八部》中扮演“阿碧”的龙泉姑娘王祎。还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读大四的王祎10月24日陪同金庸及其夫人来到龙泉后,就一直陪伴着,一路上小心地搀扶着金庸,俨然是金庸的掌上明珠。
    金庸坦言自己很喜欢这个清丽可爱的龙泉姑娘。我们知道,这种喜欢是从两年前金庸在香港第一次见到王祎时的惊诧开始的。当时王祎随浙江大学艺术团赴香港演出,金庸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的身份宴请艺术团的全体成员。席间,一身白色裙子的王让金庸眼前一亮:“乍见小龙女,忽逢小明星!”认为王祎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小龙女”扮演者。
    随后,王祎成功地入选张纪中执导的《天龙八部》的演员阵容,扮演“阿碧”一角。10月25日,记者问及金庸对王祎演的“阿碧”感觉如何时,金庸开心地说:“演得很好,我很满意。”他认为王祎虽然初试身手,但将剧中的阿碧演得清秀脱俗,非常不错。
    王祎则告诉记者,她眼里的金庸是一个很慈祥的长辈,跟许多普通的长辈一样,没有一点架子,而师母也是一个很好的人。逢年过节时,她都会打电话问候金庸老师和师母。
    据了解,金庸的夫人林怡乐也很喜欢王,她曾说王祎长得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记者在现场看到,林怡乐也和王祎一样,高高瘦瘦的样子,长得别致古典。林怡乐非常低调,在活动中很少跟丈夫金庸站在一起,而常常是默默地坐在一些不显眼的位置上,不与人拍照,也很少与人搭话。王祎则一有空就陪在她身边,她俩虽然话不多,但看上去给人很温情很默契的感觉。许多人都惊叹:王祎和她长得实在太像了,不但外表像,气质也像,活脱脱就是一对母女。
    最近,由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神雕侠侣》已经开拍,此前由谁来演主角“小龙女”曾经传出许多版本,版本之一是龙泉姑娘王祎可能也有机会。但尘埃落定之后,王祎没能与“小龙女”结缘,而是由刘亦菲演“小龙女”。10月25日金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他也曾向张纪中推荐过让王祎演“小龙女”,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推荐成功,但以后若有机会,他还会向剧组推荐王祎。
    金庸旧地重游“不见前辈心耿耿”
    在龙泉问剑活动过程中,金庸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龙泉市博物馆内的青瓷、宝剑珍品和“铸剑谷”的铸剑表演。他对龙泉近年来大力发展宝剑和青瓷这两大传统产业给予了赞许,多次盛赞龙泉文化底蕴深厚。在龙泉市博物馆,他挥毫泼墨、欣然题词:
    “凝翡翠兮聚碧玉,得古铜兮铸长剑。中华古文化,龙泉得其二。瓷剑兼文武,龙泉皆有之。”
    重游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时,则勾起了金庸对昔日师友的无限情思。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创办于1939年,一直到1946年初才撤销。金庸在碧湖读高中期间,因为龙泉分校第二任主任郑晓沧教授及乐府诗词专家胡伦青教授是金庸的同乡兼长亲,此外还有许多同学也在这里就读,他曾来此小住过数日,对龙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说:“我对龙泉有着很深的感情。”
    在为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题词留念时,金庸笔下一泻,竟有些感伤:“今来旧址忆故人,不见前辈心耿耿。”

    以上全文刊登于10月27月丽水日报。记者吴祥柱、雷云飞、季金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