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武说刀剑:龙泉宝剑,究竟始于何时?

  龙泉宝剑究竟始于何时,至今众说纷纷,而且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众媒体及各种出版物上,令人感到无所适从。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曾播出了龙泉宝剑的专题节目,认为龙泉宝剑始于越王勾践,此说影响很大。最近,出了个介绍旅游产品的碟片,认为龙泉宝剑始于公元前2600年前。在龙泉网上,则说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们也想借此机会,谈谈我们的看法。

  龙泉宝剑的起始年代-——对这个命题,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龙泉这个地方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宝剑?这不应成为一个问题,因为龙泉已出土宝剑(1958年在龙泉金沙出土了一柄古剑,经鉴定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产品),具有不容置辩的考古学意义上的证据。一是指欧冶子在什么时候在龙泉制造了龙泉剑?我们要讨论的是后者。

  关于龙泉宝剑的起始年代,或说龙渊剑的诞生年代,现在有几种不同说法:

  ——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始于春秋时代。

  ——始于战国时代。

  ——始于越王勾践。

  ——始于楚昭王。

  ——始于春秋战国之交。

  ——始于公元前2600年。

  ——始于春秋后期。

  ----始于公元前2500年以前。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能不能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当然有此必要。

  的确,历史对于欧冶子有点不公:一位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创造了奇迹的伟人,史书上竟然连生卒年月,何方人氏也没有记录,怎么叫后人相信他呢?而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人各说各的,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是坚信他是历史人物的人,同样坚信这样一条真理:鸟过留声,人过留影,任何历史人物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他的踪迹。我们发现:

  (一)史书虽未记载他的 “生” ,却记载着他的“死”

  如《吴越春秋》载:“(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之溪深而不测,群神上天,欧冶已死”。

  这是楚昭王回答风胡子时所说的话,是在昭王五年(公元前510年)。这段话明确告诉后人,公元510年时,欧冶子已经离开人世。这就可以排除 “始于春秋战国之交”•“始于战国时代”•“ 始于越王勾践”等说法,而将目光移至公元前510年以前。

  据《左传》记载: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于夫椒是公元前494年,此后越国在越王勾践领导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均是后来之事。

  (二)虽未记载其人的活动,却记载了其剑的来龙去脉:

  《吴越春秋》又载:“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三大二小:一曰纯钧,二曰湛盧,三曰毫曹(或盘埕),四曰鱼肠,五曰钜阙”。

  《吴越春秋》明确记载,欧冶子是为越王允常铸剑. 允常者,勾践之父也。可见,勾践是无缘让欧冶子为其铸剑的。后人也是不应该有这样的误会的。

  而且,欧冶子为越王铸五剑。五剑之一的鱼肠剑,还是“专诸刺王僚”这段历史的主要道具。经查,此事发生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僚十三年)。这样,我们的目光又可以再向前推至公元前515年,并排除“始于楚昭王(公元前515--490年)”之说。

  (三)虽无其人的大事年表,但 与其人密切相关的人、事却有明确的记载。

  欧冶子铸剑,与楚、吴、越三国有关.。一个越国人为楚国之王铸剑,却又通过吴国,且连铸三剑,这就需要三国有良好的关系,并需要三国都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环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当时全国尤其是楚、吴、越的情况,通过分析时代的大背景,理清和欧冶子铸剑有关的人和事,去推断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时间。

  就欧冶子铸剑的大背景而言,《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浙江古代史》提供了权威的史证。

  先请看《越绝书》上这段话:“楚王召风胡子而问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此二人寡人愿齑邦之重宝,因吴王请此二人为铁剑,可乎?’风胡子曰‘善’。于是乃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之为铁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为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太阿,三曰工布”。

  这段话没有具体时间,但都暗示了欧冶子铸龙渊等剑的时代背景:当时,楚、吴、越三国友好相处,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这才有可能(楚王)“因(通过)吴王请此二人(越国人)为铁剑”,这就可以否定:既不是楚、吴争霸之时,也不是吴、越反目,勾践雪耻之日。

  那么,在公元前515年以前,楚、吴、越三国是否有过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在什么时间,有多长呢?

  经查阅相关资料,从公元前473年至公元前515年,在 越灭吴前的42年中,楚、吴、越三国之间发生重大战争20起,平均每隔一年一次。在这三国之间你死我活、彼此厮杀、互相争霸的年代里,其中任何一国都不会轻易将争霸利器——宝剑拱手让人(或助人一臂之力)。因此,有理由认为:龙渊剑的诞生绝不可能是公元前515年以后的事。这一点,与上述两点分析惊人地吻合。

  至于在此之前的什么年代,就要再进一步研究古越历史。

  我们知道,古越在周以前即已建立了类似国家的政权形式。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基础文化有六种,即北方文化,西北文化,西方文化,南方文化(有三种,其一为越文化)。古代于越,相传其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无余。我国一位研究越国史的专家经过缜密考证后指出:“越国从无余立国,至勾践之时,其存在年代已有1500年以上。换句话说,至勾践时为止已有50代以上(一代30年),它与中原的夏朝立国的时间相差无几,可见其历史之悠久,故可以断言:于越族文明之曙光,与夏朝是同期到来的”。

  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冯君实主编)看,公元前601年(一说公元前606年),楚国与吴国结盟。这是越作为春秋一国出现的最早的记载。但“春秋列国”之中,并无越的地位。究其原因,古越虽然有相当骄人的早期文明(如农业、渔业、冶炼、陶瓷等),但其“综合实力”,直到公元前五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强大起来,才逐渐出现几位在历史上有影响的诸侯国王,进而逐渐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上有这样一段话: “……自后稍有君臣之义,号曰无壬。壬生择,专心守国,不夫上天之命。择卒,或为夫谭。夫谭生允常,常立,当吴王寿梦、诸樊、阖闾之时”。

  在我国的历史上, 明确记载的越国最初的历史非常简单,公元前500年以前,大致有如下几条:

  ——公元前601年,楚、吴、越结盟。

  ——公元前510年,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与越战檇李(今嘉兴),战败伤足。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了檇李之仇,并乘势占领了越国,这以后才有了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报仇雪恨之事。

  从上述史料可知,越国中兴之君是夫谭、允常,勾践时逐步成就霸业;而这三位王在位时间,正值吴之寿梦、诸樊、阖闾、夫差之时。夫差于公元前495年即位,公元前477年(哀公22年)被越王勾践所灭。欧冶子在越王勾践时早已作古;退一步说,假设仍然健在,那时侯,楚、吴、越彼此成为敌国,欧冶子也绝不可能听吴王而为楚王铸剑。

  些史料告诉后人:

  ——越族自无余之后,很长一个时期历史是空白的,可理理解为没有地位,尚处于相对弱小,力不足以抗楚、抗吴的时期,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为他王之侯。

  ——直至无壬以后方渐渐复兴,特别是允常以后始称王。

  当越国强大到足以称王称霸时,绝不会再让镇国之重宝——龙渊等宝剑让予别人。

  当越国自身的文明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越国也不可能出现欧冶子。

  当越、吴、楚之间互相为敌,每年兵戎相见之时,越人欧冶子也绝不会通过吴王为楚王铸剑。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从公元前515年为起点再向前追溯:

  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25年,吴楚之间仍然战争不断,其中,公元前518年,公元前519年,公元前522年,公元前525年的战争规模较大。楚、吴反目,楚王自然不可能“因吴王请此二人(欧冶子、干将——引注者)为铁剑”。

  这段时间,战争主要发生在吴楚两国。对此,《吴越春秋》在记述了公元前510年“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后,杜预有个注解:“自此之前,虽强事小争,未尝用大兵”,也印证了这个史实。

  再看公元前525--535年,一查历史,令人大吃一惊:历史上居然真有这样的事!在这十余年时间中,楚、吴、越三国相安无事,是春秋末期相对太平的时期。

  欧冶子是否就在这一时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等剑,从而一举成名呢?

  历史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从逻辑上分析,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四)研究龙泉宝剑的起始年代,还可以从研究越王允常入手。

  《吴越春秋》上明确记载“越王允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肯定了欧冶子是越王允常同时代的人。如果能弄清越王允常在位时间,破解这个难题,就 “八九不离十”了。

  仔细研究公元前525年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中国最早的“三国演义”:

  那时的中国,虽然史称周朝(东周),但周天子名存实亡;各个地区虽为诸侯,却不听号令,擅自称王。当时长江中下游有楚、吴、越三国,虽三分其地,却未形成鼎足之势,楚国已称王,而吴、越仍属候。吴越互为邻居,却又互相覬觎,以至不时擦枪走火。

  吴与越从地理上看,同处江南水网地带,却无天然屏障相隔。两国之争,势必你死我活。但在那时,无论吴还是越,都力不足以吃掉对方。于是,彼此都想找个盟友来帮助自己,楚国自然就是最理想的了。

  此时的越国出了个了不起的人——允常。史称“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见《輿地志》)。允常是那段历史中第一个开始称王的越侯。据专家研究(注一),越王允常于公元前538年执位,公元前494去世(传位给勾践),在位44年,加上其子勾践在位29年,合计73年的长治久安,使越国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反观吴国,在此期间,五易其王,甚至出现公子吴光刺杀吴王(僚),并夺取王位的宫廷政变。政局不稳加上其他原因,终于由强变弱,最后灭亡。

  一些研究古越历史的专家认为,越国的崛起,固然有许多经验,而其中重要的一条:在楚、吴、越的中国最早的“三国演义”中,允常自公元前538年执政以来,就实行“联楚抗吴”的策略。其中,有据可查的,如:允常将自己的女儿越姬许配给楚昭王为妻(公元前520年)。而楚昭王也知恩图报,在允常病危时,派心腹文种来越,会同范蠡挫败了石买居国专权的野心,从而使勾践得以顺利继承王业。当时,吴国的实力胜于越国,但是由于此前(公元前536年去)吴、楚曾多次发生战争,吴国早与楚国交恶,使得吴国根本没有可能去联合楚国来进攻越国。

  上述这段古代越国的历史和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时间又正好吻合——欧冶子在龙泉铸剑,有可能也正是允常执政期间。

  这就是说,欧冶子在龙泉铸剑,决不可能在允常之后,史书上也明确记载,公元前510年以后,欧冶子已不在人世。欧冶子在龙泉铸剑,也不可能在允常执政之前。因为这之前,即公元前540年“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吴王余祭观舟,阍以刀弑之”,越国的俘虏竟然杀了吴国的国王,如此杀王之仇,短期内彼此都是难以淡忘的。接着,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37年,公元前538年,楚国曾连续3年发起对吴国的进攻。所以,也可以排除公元前536年以前。而接下去的10年(公元前535-525年),既是楚、吴、越相对而言是 平安无事的10年,也是允常执政的前期,欧冶子在龙泉铸剑,有可能就在这段时间。

  这样,“欧冶子究竟何时在龙泉铸剑”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比较准确地找到一个范围不大的时间段。

  作为越国人的欧冶子,却为楚国之王铸剑,曾让许多爱剑者感到匪夷所思。但当你了解了这段历史以后,定会觉得茅塞顿开:为了实现联楚抗吴的目的,为了振兴越国,使越国能自立于诸侯之林,进而实现霸业,允常对亲生骨肉都舍得,那么,舍得让欧冶子为楚王铸剑,当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需要说明一下:允常其人,卒于何年,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但生于何年,执政始于何年,学术界说法不一。我们采用的这种说法,即使错误,也不影响我们对“欧冶子何时在龙泉铸剑”这个问题的考证。在公元前525 -535年期间,允常已经成年,即使不是越王,也已是“准越王”。.对欧冶子为楚王铸剑一事,或者同意,或者默许,或者借此向楚王示好(决无反对之意),同样可以说明允常及他的父王都是有远见,有谋略,坚持 “联楚抗吴”的新一代越王。

  虽然越王允常让欧冶子为楚王铸了三把名剑,但在那个视剑为宝的古老年代,宝剑是争霸的利器,镇国之重宝,越王允常也对宝剑表现出高度的敏感,丝毫不会“书生气十足”。在欧冶子为楚王铸三剑之前,越王允常已经要欧冶子为他赶制五把宝剑,(这里一段已经删去)数量上已经超过楚王。

  鉴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对于龙渊剑的起始年代,可以否定是公元前515年之后,也可以否定是公元前540年之前,在公元前526--536年的可能性很大。此时,正是越王允常执政前期。如此看来,龙泉宝剑始于公元前6世纪30--40年代,可以进一步具体地说:龙泉宝剑至今有大约2530多年的悠久历史!

  当然,这还不过是一种逻辑上的或然判断。龙泉宝剑究竟始于何时,还有待于学术界和考古界进一步努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可能短期内难以找到精准的答案,但鉴于以上分析,是否可以先定格在这一点上,即:龙渊宝剑诞生于2500多年前,正值春秋后期。

  有鉴于此,说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战国”、“始于春秋”,失之笼统;说“始于越王勾践”,“始于春秋战国之交”,“始于楚昭王”则是明显错误;说“始于公元前2600年”,那时世界上是否已有欧冶子其人,或欧冶子是否已成年,还是问题。在本文上述考证尚未得到学术界公认之前,鉴于龙泉早已有人用“公元前2500多年前”或“春秋末期”来表述,看来是比较准确的,是否从中选取一个。

  将龙泉宝剑的起始年代定格为“春秋末期”或“公元前2500多年前”,还有考古文物为佐证:龙泉早在1958年,就在欧冶子铸剑遗址附近出土了一柄春秋末期的青铜剑。2008年,龙泉铸剑师周正武收到一把在龙泉出土的青铜短剑,经浙江省博物馆青铜专家鉴定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越式短剑。虽然龙泉至今没有出土春秋以前的铁剑,其他地方至今也没有出土欧冶子所铸的铁剑,但我们相信:那是一切关心龙泉宝剑的人士可以期待的事。

  一看到“2500多年”这几个字,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另一个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名人——孔子。欧冶子在龙泉铸剑,正好和孔子同一时代。

  研究欧冶子而提及孔子,或许有人会认为我们在攀龙附凤,故意到孔子头上借光。其实大谬不然。让我们回到第一章,就可以知道:在历史上,最先将欧冶子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不是我们,而是先秦时代的大名鼎鼎的法家代表韩非子。

  如果我们能冷静的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韩非子的话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充分的史实依据。在历史上,欧冶子与孔子也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同是春秋末期的人;

  他们同是那个时代的名人;

  他们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

  他们都被尊称为“子”(古代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 “子”的,能有几个人呢?

  他们在当时都家喻户晓,其大名都让人感到如雷贯耳。

  所不同的是,一个创造了精神文明,一个创造了物质文明。

  而且,还应该注意到:在历史上,欧冶子与孔子,互相敬重,互相影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众所周知,孔子爱剑,周游列国时,总是身佩长剑。而孔子所创造的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华民族,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又使中国宝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看来,这个历史巧合,又成为历史的必然。

  注一:关于越国世系,尚有许多空白。学术界比较一致看法是:古越国的始祖叫无余,姓姒,夏代少康庶子(妾所生之子),在位年代不详。直到35世候无壬以后,才搞清楚。

  35世侯无壬:公元前621-591年。

  36世侯无译:公元前591-565年。

  37世侯夫谭:公元前565-538年。

  38世王允常:公元前538-494年。

  39世王勾践:公元前494-465年。

  (详见历史研究吧《越国世系》,作者:风烟云波)